这是全球华人的传统了,每年都要贴的,什么都可以忘,这个不能忘了,一定要贴一下。
春节到,贴春联,这是儿时的记忆。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上贴上门神,在门口两边贴上对联,每个家都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春联是由对仗的上下两联形成,故又称“对联”或俗称的“对子”。又因它贴于门的两侧,故又称“门联”或“楹联”。
春联是由古代桃符发展而来的。《山海经》里记载了一个关于桃符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里有座风光秀丽的度朔山,山上长着一株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东北面是一根拱形的树干,弯弯的树梢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大门,山上的各种魔鬼进出都要经过此门。天帝为阻止魔鬼扰乱人间,特派神茶、郁垒两个神将把守。如有恶魔敢到世上为非作歹,便捆起来喂老虎吃。从此,恶魔再也不敢扰乱人间。此后,每逢过年,人们便用桃木雕刻成神茶、郁垒神像,悬挂在大门两侧,祈望驱鬼辟邪,合家平安。
后来,由于雕刻神像太费功夫,人们改在桃板上画神像来代替。或在桃板上写神茶、郁垒两个名字。最后干脆省去了桃板,仅用两张纸条,画上神茶、郁垒神像,或题上诸如“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咒语,也有的写上吉利话,这就成为“桃符”。
五代,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攒词题桃符,孟昶嫌其词欠佳,便亲自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但当时不叫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道圣旨,将桃符更名为春联,并号令公卿士庶除夕夜家家贴上春联。帝王的倡导,使春联日盛,经过代代相传,迎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