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人们有守岁的习俗。全家人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叙旧话新。待到零点一过,鞭炮齐鸣,礼花缤纷,在祥和浓烈的气氛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守岁的习俗,晋代就已经存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已经成为普遍,唐朝时就更加盛行。唐诗中就有不少关于守岁的记载。如白居易《客中守岁》: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蛊。”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到了宋朝,守岁之风已遍布城乡。苏东波“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诗句,描述了守岁的情景。
关于守岁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老天爷每逢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打开天门,把天府里的金银财宝撒往人间,让人们过个好年。但老天爷有个规定,拾到的金银一定要放进屋里,等到天亮时才能开门。李家庄有兄弟二人,哥哥叫狗蛋,弟弟叫善娃。这年三十晚上,兄弟两都坐在各自的屋里等待天门开。等了好长时间,还不见天门开。狗蛋发财心切,他将门外的大石头、大石磨都弄到自己屋门口,准备天门一开就统统搬进屋里。弟弟善娃却一动不动地坐着守望者蜡烛,耐心等等待。
半夜子时,天门开了,院子里的石头、瓦块果然都变成了金银。善娃把金银放进框里,搬回屋内关上房门。狗蛋使出浑身力气,才把事先准备好的东西搬进屋内。他见满屋的金银,欣喜若狂,竟忘了天不亮时不开门的规矩,手舞足蹈地走出了屋门看天。等他回到屋里时,满屋的金银又变回一对石头和石磨,他气得大哭起来。而弟弟善娃等到天亮时才开房门,结果得到了许多金银和财宝。
后来老天爷发现,天下像狗蛋那样贪婪的人越来越多,便从此不开天门向人间撒金银了。但人们期望新的一年生活更幸福、富裕,除夕守岁的习俗也就形成了,并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