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粤北连山的壮族同胞,称春节为“联张”。在这万民欢庆的节日里,壮族人民还保留着特有的春节习俗。
在除夕晚上吃团圆饭,是壮族同胞传统的春节习俗。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着丰富的特色食物,最出名的一样彩色恐怕就是以猪肉、牛肉、鱼、冬菇为馅的酿豆腐,它以清甜软滑,老幼皆宜,为人们所喜爱。酿豆腐是壮族同胞盼望生活富足的象征。在除夕当天,出远门的家人一般都会赶回家于亲人团聚。除夕当晚的团圆饭,不管丰盛与否,都会留下一些待到年初一中午吃,叫做“隔年饭、隔年菜”,表示“连年有余”。壮族同胞在除夕没有守岁的习俗,只是到了子夜零时以后,各户的家长都会早起烧钱纸、爆竹,喜迎新年的到来,其他人则安睡到天亮。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年初一早上,各家庭的主妇都会争先恐后汲新水。新年之首汲回的新水,壮话称之为“饮模”,要用新水来烧水煮饭和洗澡以图吉利。这天早上到别人家拜访,不管你有没有喝茶的习惯,主人献茶一定要喝,喝不完的不能顺手倒掉,要将茶水洒地一圈,否则就是不吉利的举动,主人当面不会指责你,但当你离开后则会在背后指责你的无力。据说在年初一见血就会人畜不兴旺,因此壮族同胞在这一天早餐一般吃素,以豆腐、腐竹、青菜为主。而喜欢喝酒的同胞,在酒桌上要摆上供仙人食用的餐具以敬祖先。20世纪80年代以后,壮族人民生活大有改善,大年初一吃素的习惯逐步改变了,但是如果要吃鸡,必须在除夕晚上杀好,初一不杀牲的习惯仍未改变。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待人接客也显得格外有礼貌。小孩见到长辈会恭贺新年好,大人则会称赞小孩聪明伶俐,还会给个小利是。在除夕之夜,家长都会再三叮嘱自家的小孩不准讲出口骂人,不准打架,不准做不礼貌的事。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壮族同胞们会在春节前全面打扫一次卫生。各家各户在进入“大寒”后,要检修房屋,清除垃圾,打扫屋梁墙壁,洗涤桌椅板凳、碗碟筷子。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不扫地,尽管庭院里爆竹纸屑满地,也要等到大年初二才清扫,垃圾则要等到大年初五以后才倒出去,据说这是为了让吉庆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