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春节 > 春节民风

春节民风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1-21 浏览次数:1825

春节,是我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的历史悠久,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自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岁首,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是我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的历史悠久,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自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岁首,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民风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先秦时叫“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巾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改用世界通用公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春节民风

除夕之前有扫尘的风俗。“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目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的年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扫尘后人们开始在家里贴上红红火火的春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国北方,除了贴对联外还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的习俗。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图案——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宇。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体现这种向往和愿望。有的人干脆将“福”宇倒过来贴,“倒”谐音“到”,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样等。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18:15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春节民风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