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名哟
一个年糕几尺长
春节蒸年糕,各处都有,但遂溪县的年糕特别大,一般直径为1尺2,厚4寸多,这是其他地方所少见的,和广西钦州、灵山一带有些相似,因遂溪与上述地区毗邻,风俗上的互相交流和影响显而易见。
遵溪年糕,当地人州“团笼仔”,蒸制的方法与原料大致与其他地方相同。春节期间,把做好的年糕摆在屋厅的八仙桌上,初三以后才开割,吃多少割多少。吃时用油煎过,较滑香甜,别有风味。
除夕早睡
除夕之夜,许多地方“守岁”,全家围在一起,通宵不眠,以求一年平安。徐闻县的人正好相反,不但不“守岁”,反而要早睡,当地话叫做“伏稻”。大年夜是讳言“睡觉”的,把“睡觉”称为“伏稻”,大抵是指禾苗长得高,谷穗沉甸,倒伏下去的意思。
这天晚上,徐闻县家家户户还要灯火通明,所有厅堂、房间,包括厨房,都要点亮灯,通宵不熄。表示“玉堂浮瑞气,满室耀样光”。初一这天则不准洗衣服,不准倒污水。这个禁忌有两种说法,一说倒污水会使这年苍蝇多。另一说法是怕倒水把钱财泼掉。
春节期间,如果是女婿来拜年,年糕要丰,还要有压担钱。丈人家收下年糕不能独享,要分到全村家家户户去,请大家都尝一尝自己女婿的年糕。
初一“行大运”
大年初一,阳江人一大早就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如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耙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
阳江人把正月上旬的每一天都冠以名称,如正月初一为“鸡日”,这一天,大家都不杀鸡,就连鹅鸭诸禽都得到庇荫。初二为“犬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兵日”,初十为“贼日”。清后还有以“九天十地”附会的,即九、十为天地的生日。
包裹粽
信宜农村,过年最兴的是包裹粽。
信宜包粽用的是芒草叶,一般是1升糯米包4条棕,每条约1尺长,直径5至6公分。粽馅多用肥猪肉,也有用虾米的,但不放豆类。如果要包成碱水棕,是用碱水泡糯米一起包的,碱水粽仍作条状,与广州端午的三角粽外形不同,内容一样。
从年初二开始,信宜人便带着粽于、猪肉、粉仔等礼物走亲戚,特别是妇女喜欢带着小孩,趁此机会回娘家去。探亲带粽子的数量多少不限,但要带双数,不能带单教。带去的粽子等物,亲戚收下一部份,回赠一部份,表示有来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