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2-12-06 浏览次数:3028

农历正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人的“端”是“初”、“始”的意思,因午与五同音,所以古时又将端午称为端五。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农历正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人的“端”是“初”、“始”的意思,因午与五同音,所以古时又将端午称为端五。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简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汉代五月五日的风俗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战国时期,人们将五月五日视为恶日,认为此日万事不利,并有不要把五月初生的孩子抚养成人,以免后患的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三国魏人邯郸淳在《曹娥碑》中说,是纪念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劝吴王夫差不要接受越王勾践的求和书,夫差受奸臣伯嚭挑拨,赐剑令其自刎。伍字胥死前嘱言部下,死后将他的眼珠挖出挂在苏州东门城楼上,说是要看越国怎样灭掉吴国。夫差闻之大怒,将伍子胥尸体沉入江中,后伍子胥成为潮神,故有“五月五日,以迎伍君”之说。西汉《绝越书》持另一种说法,说越王勾践不忘灭国之仇,于五月五日操练水师,以报仇雪耻,后人为纪念此事,定为端午节。

南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则说,是纪念屈原的。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正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遭谗言被楚怀王放逐后,秦国攻陷京都郢城。屈原悲愤交加,万念俱灰,于公元前278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尸体,人们用糯米和草叶包成粽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简介

其实,端午节的来历与伍子胥、勾践、屈原都无关。端午的一些活动,早在周代时就已经形成:“五月五日,蓄兰为沐”;屈原的《楚辞》中也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诗句。可见在屈原生前,已经流行间。据闻一多先生等学者考证:端午节原为古代的“龙子节”,发源于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他们将“龙”尊奉为自己的祖先与保护神,井文身断发,于五月五日赛龙舟、投粽子,以示il她的崇拜。可以说,端午节至今最少已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了。

« 上一篇: 没有了! »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7:15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7:04
总计 2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端午节简介

最新发表

相关礼物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