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私人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会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一直流传了下来。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就是外端,而“午”和“五”古时互为通用,故称端午节。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足二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蚊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后来逐渐发展为以竹叶、苇叶裹黏米,成多角形状,故名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特有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多取苇叶包糯米,形状以多角形为主,也有圆筒形、斧头形及小脚形,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南北各地各有不同风味。北方粽子多裹小枣,南方则多种多样。由于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米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棕、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昧有猪肉棕、火腿粽、香肠棕、虾仁棕、肉丁棕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棕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上海人吃的粽子,有白米粽、赤豆粽、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广式粽馅可谓五花八门,除肉类外,还以鸭肉、鸡肉、鸡蛋、虾仁、干贝、银杏、桃仁、松子、芝麻、冬菇、粟子、花生、椰蓉、莲蓉等做馅。此外,川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浙江的火腿粽,苏北的咸蛋粽等等,都各有特色风味。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状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人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几于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丸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