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端午节 > 端午节诗歌 《端午日》赏析

端午节诗歌 《端午日》赏析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2-12-08 浏览次数:2883

殷尧藩,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宪宗元和九年(814)进士。曾为李翱长沙幕僚、永乐令,官至侍御史。游韦应物门下,为奠逆之交,与马戴、洗亚之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端午诗歌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淹没几垂名。

 

 

 

作者简介:

殷尧藩,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宪宗元和九年(814)进士。曾为李翱长沙幕僚、永乐令,官至侍御史。游韦应物门下,为奠逆之交,与马戴、洗亚之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现存的诗绝大多数为近体。字句工稳,但少见新意。偶有佳句可摘,如“鬓丝日日头添白,榴锦年年照眼明”(《端午日》),“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送白舍人渡扛》)。以苏杭为题材的《忆江南诗三十章》,受到过白居易的称赞(见《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可惜已失传了。

赏析:

本诗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及感触。首二句写节日情。从少年和老年心情的对比中,发现更多感慨,“谁知”是未曾见到而有点莫名其妙,实际是强化这种感受。三四句写民间俗尚。艾符,俗习每年古历五月五日,以艾叶为虎形作为符咒,戴在头上,可驱邪。蒲酒,一种香草泡的福。“不效”是自己不愿紧跟俗尚走,‘但祈”是自己对升平盛世的关注。五六句写有感于年华易逝。用“鬓丝”与“榴锦”对照,鬓发日日添白发,而石榴花却年年照样鲜红,难免不让人感伤。末二句写有感于人生功过。古来圣贤和愚臣同朝共事,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却有几个人的功名传布于后,而难免于埋没了许多有功德之人,这里面无形之中加入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之情怀。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5:22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端午节诗歌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