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
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裹粽子,也会给亲朋好友送上自己做的粽子一起品尝,可以说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标志。
粽子不仅味道鲜美,老幼皆喜。端午食粽的传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相传屈原含恨投汩罗江自尽后,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年端午用竹筒贮米做成筒粽,投入江中,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就这样,岁岁相沿,代代相传,端午吃粽子就成了中国人的传统。
粽子品种繁多,其风味有南、北之别和荤、素之分,味道有甜、咸、淡多种,形态也有菱角、枕头、斧头、锤子、三角、多角等。南方以烧鸭粽子、八宝粽子、鲜肉蛋黄粽子、椰茸粽子、莲茸粽子等最为著名。北方则以小枣粽子、鸡肉粽子、赤豆粽子等颇享盛誉。
粽子不仅清香甜滋,而且营养丰富。中医认为,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止泻、补中之功,其他各种配料也多为食疗上品。如:小枣有养胃健脾、益血壮神之效;鸡肉有益气、暖胃、补虚、活血、调经之功;赤豆有利水消肿、清热击湿、健脾止泻的功能;鸭肉有滋阴补肾的效用;莲子、椰子肉亦为补虚强壮之品。
至于裹粽用的粽叶,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竹叶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的作用;苇叶有清热、生津、除烦的效能;荷叶有止血、止泻、解暑、清热、助睥开胃的功用。因煮粽时间较长,其粽叶内的有效成份可与粽馅内的某些成份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使粽子的补益作用大大增强。
不过食用粽子时需注意,端午之时,也正是细菌生长繁殖之际,若加工粽子时不注意卫生,或买回的粽子放置时间过长,很容易变质,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另外,粽子裹得很结实,又是糯米做成,有时还加了肉,不易消化,过量食用有碍脾胃。尤其是小孩,往往由于贪食而引起积食,造成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了预防食物中毒和消化不良等发生,粽子要裹得小一点,煮得透一点,吃得少一点,特别是孩子更应节制。另外,最好现做现吃,当天吃不完,应放在阴凉通风的篮子里,悬挂起来,防止苍蝇叮.老鼠咬,隔天要回锅煮透后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