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腊八节 >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的由来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1-24 浏览次数:3425

腊八是十二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追溯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

腊八是十二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追溯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据记载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开始于宋代。《天中记》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每逢腊八这一天,不仅朝廷,官府、寺院会做大量腊八粥,而且民间也争相效法,广为流传。特别到清朝时候,喝腊八粥更为盛行。在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等都会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放米、果,以供僧侣餐用。寺院僧侣要举行诵经法会,纪念释迦牟尼。在民间,人们也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并全家聚食,还会邀请亲邻一起享用。

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腊八粥”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天,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心想抓只老鼠充饥,便伸手掏了下去,挖到深处,发现里面竟是一个小“粮仓”,有大米、芋艿,玉米、豆子等东西。于是,他把这些粮食煮成一锅粥,喝得十分香甜。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厌极了。在腊月初八这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于是传命御厨以各色五谷杂粮煮粥进食,吃后大悦,因此将粥赐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的做法:

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小豆、绿豆等拣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加进稻米、小米、黄米。先用旺火,再用文火熬,使腊八粥粥浆稠适中,食用时加小量糖,并拌和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更讲究的是粥里还有莲子、薏米、菱角米、白果、桂圆等,做到了集豆谷果品之大成,别具风味。“腊八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广受人们的喜欢。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方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牛……总计不下20余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30:04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腊八粥的由来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