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腊八节 > 甘肃腊八风俗

甘肃腊八风俗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1-26 浏览次数:2576

甘肃当地的年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其中包括腊祭、驱傩、送灶神、贴门神、换旧符、祭天地之神、祭祖、闹社火等民俗活动。腊八节算是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甘肃当地的年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其中包括腊祭、驱傩、送灶神、贴门神、换旧符、祭天地之神、祭祖、闹社火等民俗活动。腊八节算是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腊八粥据记载:中国汉族地区,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佛日,佛寺常于该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祖成佛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唐宋以来,佛教在中国颇为盛行,以腊八粥供佛,不仅盛行于寺院,而且涉及民间。每到腊八节,民间便有“家家腊八煮双弓,棒子桃仁染色红”的热闹景象。

在甘肃还有关于“腊八”的其他传说。流传干泾川的传说是,在北宋有老两口勤苦一生,但却养了一个懒惰儿子,后又娶了一个比儿子还懒的媳妇。后来老两口相继去世了,小两口整天贪吃好睡,结果土地也荒了。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里只剩下儿粒米麦、豆和一点萝卜叶,他们就把这些东西一起倒在锅里,煮成一锅杂七杂八的粥吃了,没几天,小两口也就饿死了。

当天晚上,土地神给大家托梦,叫当地人每到腊八这天,也熬这样的粥,让他们边吃边给孩子讲饿死小两口的事以勉励子孙们好好劳动,勤俭持家。从此形成了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日”早在秦汉时期已是祀神祭祖的宗教活动。唐宋将“腊日”改为供佛的“腊八之后,民间的腊八节并未完全摒弃祭祖、驱疫等古老的宗教活动。古代甘肃村民在腊日间戴胡头,并击腊鼓,扮金刚力士以驱疫。胡头是外族传来用于驱邪镇魔的面具,金刚力士是佛教的天神,是人们的保护神。古时,甘肃村民、市民于腊八这一天纷纷到寺院上香、诵经,并用腊八粥供佛及众天神。

甘肃村民制作“腊八粥所的材料几乎包括了农民劳动所获一切果实,除了供佛外,吃腊八粥还意味着劳动者自己享受丰收后的祝福。在甘肃天水等地还有腊八腊八破冰观丰年的习俗。农民在节日这天,到河边或泉边打碎冰块看冰中因气泡形成的颗粒形状,以此预测来年各类粮食的收成,如气泡像麦粒,表明来年子丰收,如气泡像大豆,表明来年豆类作物丰收。

这一民俗与吃腊八粥有类似的性质。因为腊八节从宗教意义讲,是希望佛祖保佑粮食丰收,从生活意义上讲,是希望人们辛苦劳作,以求粮食丰收。这冰中的气泡在老农民看来并非自然所为,而是因神和佛祖给人的启示。天水一带的农民为确证这一预测,便于这一天把冰块拿到当地神庙中献在神的面前。过上一个时辰,再看气泡有无变化,如无变化,就在来年大量种植预测中的农作物。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9:06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腊八风俗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