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腊八节 > 山东腊八风俗

山东腊八风俗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1-26 浏览次数:2676

每年腊月初八做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风俗,同样在山东各地也十分普遍。

每年腊月初八做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风俗,同样在山东各地也十分普遍。

腊八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一定有枣。传说释迦牟尼在腊八这天喝了粥出家。枣是早的谐音,意味着今天喝的腊八粥就是释迦牟尼当初喝的粥,象征吉祥。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

邹县把腊八作为济贫的日子。民间传说,唐王视察民情来到河南时,碰上一伙穷人,要求施舍,唐王便借了河南一个大财主的一库散银,施舍给这伙穷人。后来就把这天定为济贫日,无论贫富人家,只要叫化子上门,有求必应。旧时邹县有舍饭的习俗,把全村的粥、糕集中到庙堂施舍。临沂与邹县的舍饭习俗有所不同,凡是有不顺心事的人家(如不育,丧子等),为了积德而舍饭,用一升米加上红枣做成干饭,于腊八日凌晨抬到街上施舍,附近人家为了捧场而积极乞饭,一会工夫就完成了舍饭仪式。

旧时,临清的寺庙有腊八化缘的习俗,这天,和尚、尼姑、道士,纷纷到村里化缘。当地农民信仰佛教和道教,十分乐于施舍钱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化缘得到钱米就够维持一年的生活。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腊八粥

滕县、莱阳、招远等地有腊八节打扫卫生的习俗。民间传说,过天神仙离位,鬼神不忌,可以把屋子院落打扫清洁。海阳民间用荞麦面、雄黄、朱砂、菜叶同兔子血混台做成丸子,据说幼儿吃了能解痘毒。

庆云,无棣等地在腊八这天会给女孩穿耳孔,泰安等地在穿耳朵孔时,先让女童到室外冻一会,说腊八姑姑会保佑她们不痛不发炎。

旧时,山东不少地区有酿酒、酿醋的习俗。叫腊酒或腊八醋,现在则把蒜浸在醋中,春节时吃,蒜味稍酸,醋味微辣,十分可口。

莱西忌讳妇女回娘家。从腊八节开始到大年初三为止,妇女不能回娘家,否则,娘家一年不如意。武城、沂南则完全相反,结婚不满三年必须回娘家过节。否则,“吃了腊八饭,一家人要散;喝了腊八粥,一家穷到底”。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8:57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8:44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8:43
总计 3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腊八风俗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