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腊八节 > 黑龙江腊八风俗

黑龙江腊八风俗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1-26 浏览次数:2372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腊八节,这是汉族传统节日。古时称十二月为腊月,年终岁尾,祭祀百神。汉应劭撰《风俗通义》记载,“腊”其义一是“猎”,是指年终猎获兽类,以敬诸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和祖先保佑;其义二是“接”,就是新旧交替,为庆丰收,举行大祭,感谢神灵和祖先保护之功。上古年终腊祭还没有固定时问,“腊八”有正式的记载最早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十月八日为腊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是腊八节,这是汉族传统节日。古时称十二月为腊月,年终岁尾,祭祀百神。汉应劭撰《风俗通义》记载,“腊”其义一是“猎”,是指年终猎获兽类,以敬诸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和祖先保佑;其义二是“接”,就是新旧交替,为庆丰收,举行大祭,感谢神灵和祖先保护之功。上古年终腊祭还没有固定时问,“腊八”有正式的记载最早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十月八日为腊日”。

在黑龙江省过腊八节,当地人民要喝腊八粥,要吃黏米饭。

腊八粥《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于、红豌豆、长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做点染。”腊八粥不仅成了普通老百姓喜欢的民俗食品,也成为宫中的民俗名点。

在清朝时,每年腊八节,在坤宁宫外支起能盛一百多斤米料的大锅,通宵熬粥,十里之外都能闻到淡淡的腊八粥香味。因为黑龙江地区一进腊月,天气极度寒冷,吃腊八粥成了当地人民的御寒补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寒。”著名诗人陆放翁就把食粥看做延年益寿的妙法。有诗云: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黑龙江人爱喝腊八粥,把其奉为仙品,不仅自家品尝美味的腊八粥,当地人还会邀请亲友一起享用共度腊八。 

黏食是黑龙江当地腊八节的另一种传统食品。黑龙江省进入腊月,天气非常寒冷,古有:“腊七腊八,冷掉下巴”这一说法。所以在这一天,要吃黏食,寓意为粘下巴。黏食是用大黄米煮成的黏米饭,吃法是把饭盛在碗中,加一匙猪油,俗称“荤油”,有的还要加一匙蜂蜜,调匀后再食用,别有一番风味。黏米饭、猪油、蜂蜜都是增加热量的食品,吃过黏食后,到外面劳作,便不会感到寒冷,反而浑身热气腾腾。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8:33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腊八风俗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