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每当清明时节,各家的门窗插挂杨柳,妇女头发簪柳梢,小孩头上戴柳圈,寓“思青(青)”之意。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了诸多相关的民间谚语,如“清明戴杨柳,下世有娘舅”;“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等等。清明插柳戴柳有多种说法,民间有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气之说,一如古谚所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影响较大的说法是,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清明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避邪的功用,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便插柳戴柳。同时,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以柳枝蘸水济度众生,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技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
还有说即为纪念介子推。介于推因拒不做官而被烧死于大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来祭拜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被烧毁的柳树竟然死而复活,晋文公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折了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以后群臣纷纷仿效相沿成袭。此后,清明括柳,便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清明戴柳,有的将柳枝编成圆圈藏在头上,也有的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还有直接将柳枝插于头髻。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清明,“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清明插柳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插柳“纪年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这种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宋代 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而不论生时年月,“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梦粱录》”戴柳即为成年标志。据此,后世便有“纪年华”之遣俗,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在此,青青春柳,又有象征青春之义。时值春季妇女戴柳,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