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中华的美食文化必定要属其一,因地域、风俗的不同,在中华文化的字典上出现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色彩的美食。就拿应节食品来说,在我国每个传统节日视乎总会有它独有的应节食品,正如春节的年糕、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每一款食物都它的独特之处,充分反映了该节日的民族色彩。相对于年糕、粽子、月饼,大家对于我国另一个传统节日——七夕的应节食品七夕巧果的认识可能相对浅淡一些。
古时我国江南一带家家户户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都会以巧果来纪念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据民间传说,织女在天堂是一个能织出美丽绸缎的仙女。由于不甘玉帝的束缚,出走到人间寻找自由和幸福。后来与辛勤、忠实的牛郎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美满幸福生活,但最后被玉帝得知,竟把他们拆散分离,以银河相隔,终生不得见面,幸得喜鹊报恩,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银河措成鹊桥,让他们夫妻得以有团聚的机会。人们同情牛郎、织女争取幸福的斗争行动,就制造了巧果来纪念他们的相会。
七夕巧果的制作
准备材料:
面粉10斤,黑芝麻3两,茴香末少量,菜油适量,白糖1.9斤,椒盐1两,水豆腐10块。
制作方法:
在面粉中加入白糖、黑芝麻、水豆腐、茴香末,揉成面团卷成薄皮,用刀切成长带形,并斩成小细条,然后放入油锅中氽炸即成。
特点:果呈长带形,金黄颜色,嵌以点点黑芝麻,薄而脆。香甜而略带咸味,越吃越香,食而不厌。
七夕节相约到亲友家相聚,各位爱吃的朋友可以亲手自制一些美味的七夕巧果与亲友共尝,当然也可以作为送朋友的七夕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