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足凉蟾亦未圆。
作者简介: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仕途不显,工词,有《小山词》。赏析: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大概在宋代,有一种因鹊鸟误传致使牛女才只有一天相会之期的说法,因为宋词中常有“鹊误仙盟”的说法,但这一异说文献中却无记载。这首词便是以这异样的传说为前提写作的。词上片写因鹊鸟之误而造成的遗憾,下片写一年之中别多欢少的苦情,从而推出了全词的主题,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虽有喜悦但终是悲剧。词一反晏几道错金镂彩的词风,写得纯朴自然,颇有民歌情味。
宋柳永(二郎神)七夕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摇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祟安(今福建崇安)人。
赏析:这首词上片咏织女,侧重写景,并说七夕之夜的美景是由于织女将会牛郎而出现的,给景物抹上了一笔神秘的色彩。词的下片咏乞巧女子,侧重述事,同时借女子之口发出了愿天上人间团圆欢畅永如今宵的美好祝愿。全词是从喜庆的角度来写七夕的,天地相映,人神同乐,情调悠扬娟美。
明王世贞(满庭芳)七夕
玉露初零,金飙微动,银浦垂静还波。七襄人倦,织手掷鱼梭。记得年时此夜,双星聚乐事还多。生绡底,天鸡唱醒,低语别牛哥。黄昏肠断处,无情乌鹊,忘却填河。渐转低瑶斗,蹙捐青蛾。方悟朱明寄闰,排年月恨杀羲和。常记得,人间天上,要好便多磨。
作者简介: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州,太仓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为后七子领袖。
赏析:这首词写在闰六月的初七,当时作者误以为是七月七夕,便即时兴怀,追忆牛女相会之趣事,遂举目银河,然而终不见牛女出现,才想起时日还只是六月之闰,于是发“好事多磨”之叹。词中“七襄”语出《诗经.大东》,意为织女星置位移动了七次。“朱明”指朱氏王朝大明。全词以误逗趣,由误兴感,颇见机巧。
宋范成大(鹊桥仙)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连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 —1193),南宋词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赏析: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本身就含有喜和悲双重因素,文人墨客或取其喜,或取其悲,或悲喜兼及,形成了七夕文化的独有特色。这首词是从悲的角度来写的,上片写群仙的嫉妒,想象奇特,下片写离别的心理,以离别的复现,说明离愁的复加,体悟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