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由来的传说,元宵节由来的故事。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也叫灯节。因为元宵节正值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和春节相接,所以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十分隆重的节日。
正式把正月十五定为节日与汉朝的一次宫廷斗争有关。公元前180年,汉惠帝刘盈死后,其母吕后篡位。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后死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人协力扫除了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铲平“诸吕之乱”的这一天恰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刘恒就与众大臣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纪念。古时正月又称元月,“夜”又叫“宵”,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源于汉朝的宫廷斗争还有一种版本:汉武帝时期,宫女元宵因农历正月十五日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欲投井自杀。东方塑为成全宫女,散布农历正月十六日火神君奉玉帝旨意,要火烧长安的流言。汉武帝问东方塑有没有解决之法,东方塑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看红灯,所以如果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街观灯火,便可以避免。于是元宵终于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天上的天鹅不幸被猎人射伤坠落人间。玉帝欲替天鹅报仇,便在农历正月十五派天兵天将下凡,想把人畜全部烧死。有一个好心的神仙不忍心,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了百姓。人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户户挂红灯,放火花、火炮,装出人间已经起火的样子,骗过了玉帝,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元宵节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趣味横生,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