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彩灯、放烟火,大街上高挂着琳琅满目的花灯,因此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又叫花灯节。
元宵节挂花灯起源于汉初,那时候正值佛教自印度传入。东汉明帝刘庄笃信佛教,这时就开了元宵节挂花灯的先河,隋唐时期,元宵节张灯发展到盛况空前的境况,成了万民同庆的灯节。到了宋代,元宵节更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观灯者人山人海,场面壮观,常常绵延数十里。
关于元宵张灯的习俗,民间还流传着两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天上守护天宫大门的神鹅飞到人间游玩时不幸被猎人误射而死。玉帝闻讯大怒,传旨要在正月十五当日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物全部烧光,以替神鹅报仇。玉帝的女儿心地善良,她偷偷下凡间把消息告诉了人们,为了避免这场天灾,人们就想出了一个欺骗玉帝的办法,在正月十五这天,每户人家家门都挂上红灯,同时燃放烟火和花炮。次日,玉帝站在南天门上,往下一看,人间四处着火,响声震天,以为已为神鹅报了仇,也就没有再派天兵下人间放火。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点爆竹、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久之,便形成了元宵节张灯的习俗。
另一则关于元宵花灯的传说是:汉武帝时有一位宫女叫元宵,她在宫中三年,时常思念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面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于是便泪流满面地扑向御井。正好被大臣东方塑看见,便急忙上前拦救。东方塑救了元宵,并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于是东方塑就写了四句诗句:“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并密谋由卦人传出,武帝闻言,吓得魂飞胆破。东方塑趁机说到:“听说火神君善食汤圆。他知宫中元宵姑娘做的汤圆好吃,可让元宵姑娘出宫指教百姓,务必于正月十五赶制一批汤圆,奉敬火神君。在传谕在全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灯笼,燃放鞭炮。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长安城里张灯结彩,市民都涌进城内观灯。元宵姑娘趁出宫赶制汤圆之机见到了数年未见的父母和小妹。汉武帝穿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护卫下来到大街上。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火树银花,美丽极了。人们早已把天灾忘得一干二净。闹了一夜灯火,长安京都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于是下旨,今后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上供的汤圆做得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一天就叫元宵节,元宵节张灯的习俗也就这样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