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如今我国许多地方在元宵节都有舞狮子的习俗,每逢佳节,或是专业的舞狮队伍,或是民间舞狮的兴趣爱好者,在锣鼓声的助威下,栩栩如生的醒狮为元宵节增添不少节日的喜庆气氛。
相传狮子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一带回国的贡品。而舞狮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假面戏”。这在唐代诗人自居易的《西凉使》诗中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西安都护进来时。”
舞狮引人中原后,渐渐分成北狮和南狮”两派。北狮即魏武带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者全身披包狮皮,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毛裤和金爪蹄靴,观看者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锣鼓逗引瑞狮。
南狮以广东为中一,井风行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一块彩色的狮皮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引狮人头带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要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
老上海大批广东人较为集中居住在虹口四川北路横浜桥一带。每逢春节或广东店号开张,皆以舞南狮为主要内容。南狮以攀高为其特点,有些广东老板往往竖一根长木枰,杆顶吊个“红包”,下面搭几张八仙桌,等春节舞狮队来拜年时南狮可边舞边登一直爬到杆顶,这时只见舞狮头的人,从狮头血盆大嘴中伸出手臂摘下“红包”。这时观众即放爆竹和鼓掌,一是赞扬舞狮者技巧高超,二是庆贺南狮英勇,镇邪驱鬼,祈保百姓平安,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