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粤西鉴讲下游的吴川县梅菉镇,是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文化水乡。在元宵佳节,这里一直流传着逛花桥的习俗,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梅菉镇郊有个上隔海村,面临梅江,背枕鉴江,以前人们出墟人市,全靠一叶小扁舟。相传有一年元宵节,洪水暴涨,浊浪滔滔,眼看洪水就要把上隔海村吞没,村民们都万分着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仙女飘然而至,只见她广袖一拂,化做一道彩虹,架在梅江之上,被洪水围困的村民才得以逃离,当最后一个人从上隔海村撤离时。村庄就被洪水淹没了。为了纪念这个死里逃生的日子,以后每逢元育节,当地村民都会在江上架起一座桥,把它装饰打扮一番,称之为“花桥”。
元宵之夜,人们扶老携幼,一同到花桥上现赏、游玩,称之为“逛花桥”。起初,花桥分为“男桥”、“女桥”,后来发展成男女同乐的“鸳鸯桥”。花桥上插满了各种红白纸花,过往的妇女都要摘上一朵。据说,摘白花者生男孩,摘红花者生女孩。桥头上还有卖慈姑的,据说买慈姑也可交上生子的好运。农家妇女还要跑到桥下去洗手,洗去污秽,养猪快大,养鸡避瘟。这些习俗,虽有一些迷信色彩,却真实地反映了水乡人民热切地期望江上架上桥梁,祈求吉祥,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如今,梅菉镇与上隔海村之间已架起了钢筋水泥大桥,每逢元宵佳节,人们便把主要桥梁装扮起来。桥顶全部用各色花布遮盖,两旁挂满红绿彩带、五色气球和红白纸花;栏杆下摆满鲜花、盆景;桥窗上还挂着姑娘们巧手制作的胶花、剪纸和各种字面作品;桥头摆花山,展泥塑,琳琅满目,实际上是一次民间工艺的大汇展。人们结台着元宵节做年例的喜庆,逛花桥、出飘色、品泥塑,非常热闹。远近前来观看者数以万计,还有不少人专程从广州和海外各地赶来助兴。元宵节,当地逛花桥的风俗,一直保留至今天,每年元宵节依然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