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下
正月十五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道家称之为“上元”,我国民间又把这天夜晚称之为“元宵节”。因为元宵节当晚有闹花灯的习俗,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在老上海有张灯的习俗,各种卖灯小贩多集中于城隍庙,因此元宵节当晚游人都会前往豫园观赏花灯、购买灯。
元宵张灯,据《太平御览》载: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乙神。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三年(711)正月十五曾燃灯千盏,并放宽宵禁,让百姓观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每年元宵节均要放灯。到了宋代又将张灯日放宽到正月十三夜至十八夜一共六天时间。据说规模最大的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把民间的灯节扩大到十夜之长,即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而老上海习俗,正月十三上灯至十八即歇灯。
每年到了正月十三开,上海老城厢即开始张挂花灯。元宵花灯的式样极为丰富多彩,有元宝灯、蝙蝠灯、荷花灯、金蟾灯、免子灯、花船灯等。而老城厢最出名的花灯店是小东门内四牌楼王长兴灯店,灯节前后生意特别好。还有邑庙的笺扇店,他们经营的以绢绫或纸糊的走马灯、鲤鱼灯、蚌壳灯等更为奇特精巧、极受游人欢迎。
元宵节的彩灯,一般分为三类:一类为花灯,有圆形、扇形、六角形等。有的以红木做骨架上面镶有玻璃,并绘有山水花鸟,戏曲故事等。第二类为绢纱灯,以竹条为骨架,糊上纱绢十分精美。第三类为纸灯,有反映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鸡灯、鱼灯、瓜果灯等。
在封建社会,女性多不出家门,只有在元宵节才会允许女性门上街观赏花灯。有人会借此机会与情人约会,因此元宵节也有“情人节”这一说法。
到了正月开始十八收灯,农家人除了吃爆米花之外,大多还会用高炬照亮四野四隅。老上海称之为“照田蚕”。照田蚕是人们祈求新年吉利,养蚕丰收的吉利活动。
如今的元宵节,走到街上,我们还会观赏到各种各样的花灯,甚至有些是当地政府为了弘扬花灯文化而举办的各种花灯展览。观赏花灯的市民看到自己钟爱的花灯同样也会购买回家作为家居装饰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