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元宵节 > 元宵花灯的发展历程

元宵花灯的发展历程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2-20 浏览次数:3341

元宵节摆放花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因此元宵节也称为灯节。元宵花灯形式各异,在正月十五当天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庆祝元宵,许多地方都会举行一连几天的元宵花灯展览,向人们传达元宵的喜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元宵节摆放花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因此元宵节也称为灯节。元宵花灯形式各异,在正月十五当天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庆祝元宵,许多地方都会举行一连几天的元宵花灯展览,向人们传达元宵的喜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惜从印度求得佛法归,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土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威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迭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红火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花灯上多绣着图案,内容从花卉、虫鸟、百兽到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应有尽有。其中最独特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新年总会有“闹龙灯”的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在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而且往往需要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将龙灯支起舞动。

舞的“龙” 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前面导以旌旗、锣鼓、号角,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后,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由当地有名望的人用朱笔给“龙”画上眼珠。“龙身”一般用竹扎成,竹子弯曲成一个圈架起“龙身”,节节相连外,面则覆罩着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就得有一人掌竿支撑“龙身”,通常首尾相距约有十几丈。“龙”前有一人持竿在前面游走,手里竿的顶上往往挂着红球,作为引导。舞龙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路过

2013-03-14 11:25:45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2:06
总计 2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元宵花灯的发展历程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