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元宵节 >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2-21 浏览次数:3263

正如西方许多节日都与基督教有一定的渊源一样,在我国许多的传统节日中与佛教也是有许多联系的地方。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经常会到寺庙点灯为家人祈光明,求平安。“灯”代表光明,寺院于元宵节点灯象征点亮心灯照亮自己,照亮他人,意义深远,功德殊胜。

正如西方许多节日都与基督教有一定的渊源一样,在我国许多的传统节日中与佛教也是有许多联系的地方。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经常会到寺庙点灯为家人祈光明,求平安。“灯”代表光明,寺院于元宵节点灯象征点亮心灯照亮自己,照亮他人,意义深远,功德殊胜。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的燃灯习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至此,在祭祀泰神的旧说之上,又有了燃灯礼佛的意义。总体而言,元宵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与道教文化影响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唐代元宵节期间,民间兴起了拔河比赛,并成为元宵节日娱乐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元宵节至唐代中期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

到了北宋,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正月十四,止于正月十八,灯笼的制作比唐代更为豪华,灯会更为兴盛。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吼猜谜,更添情趣。明代灯会则是正月初八到十八整整10天,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缩短,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清代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因为满族原本居东北黑龙江一带,气候寒冷而冰多,因此有冰灯之俗,满清入主中原后,冰灯也传入中原。现今,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在每年元旦到元宵都要举行冰灯会,不过花样早巳现代化了。

由于元宵节恰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早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元宵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路过

2013-03-14 11:31:43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1:19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21:05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19:47
总计 4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