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元宵节 > 吃元宵的由来

吃元宵的由来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3-02-21 浏览次数:2877

这个星期天就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此时的你是否已经想起了家中那美味的“元宵”。元宵在南方有多种叫法,如“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

这个星期天就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此时的你是否已经想起了家中那美味的“元宵”。元宵在南方有多种叫法,如“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

“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水果等等,煮、煎、蒸、炸都可。一开始元宵被人们称为“汤圆”是因它漂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园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汤圆最初只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成为节日食品,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因此,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如今每逢元宵节,我国民众都有吃元宵的习俗。如今“元宵”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食品,在各大超市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不同口味的“元宵”。

“元宵”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元宵节的节令食品。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令食品是面蚕。及至南宋,有所谓“乳糖园子”出现,这应该就是元宵的前身了。宋.周必大所写《元宵煮浮圆子》诗,内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到了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见了。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闻名朝野的美昧。据说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凤里卖元宵。”诗中所咏,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家元宵。 

关于“元宵”还有一个关于袁世凯的小故事。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宇与“袁——消”谐音,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但老百姓不买他的账,“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照样在民间流传,一直至今。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沙发

2013-03-13 19:19:32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吃元宵的由来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