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地区的人民在初一、十五都有上香还神的传统,这源于初一、十五是中国的道教吉祥日。而在新年的第一个正月十五,除了我们熟知的元宵节,在各地还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节日文化。
花灯节
流行于广两岑溪一带的汉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当地凡是去年生了男孩的家庭,都要由母亲领着儿子到社庙挂花灯,向社王报人丁,祈求平安成长。灯用竹蔑扎架,内点油灯,每日加油,外糊花纹纸,上写谜语。
这一天,还要饮“花灯酒”,外祖父母还要给外孙送衣服、背带、玩具等。邻居友人也要赠衣物,送封包,表示祝贺,直到正月十六,便不再添加灯油,任由儿童将灯取走。
平定灯节
流行于山西平定一带的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开始。节期3—6天不等。当地传说,女蜗曾在平定县城东南25公里的东浮山,炼五色石补天,据说现在东浮山上入水不沉的浮石,就是当年女蜗补天所剩之石。当地在宋代就建有娲皇庙,并在正月十五日燃塔火,燃塔火的时与元宵灯节的节期相一致。
到了节期,人们在各自家门前,用半截砖和黄土垒成高一米左右、直径为半米的桶状炉,外表抹泥后,用于把粗细的铁棒槌在其四周齿上百个圆孔,内装煤块,每日添加一次,煤块燃烧后,火苗从塔炉四周的孔中冒出,以纪念女蜗补天之功。此外,节日期间该地群众还举行张灯赏灯的活动。
玉皇庙会
山东省费县一带汉族民间节日。过去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是为玉皇“送驾”的活动。
正月十五这天,由众多乡亲组成的送驾队伍开始游行。前面为八面彩旗开道,锣鼓唢呐队伍紧随其后。后面还有高跷队、旱船队、狮子队等。队伍抵达玉皇庙时,马上设香案,燃香明烛,叩首跪拜,之后便载歌载舞,欢呼雀跃,以讨玉皇大帝欢心,保佑人们延年益寿,五谷丰登。仪式的最后一项是撒下去年立春时做的“春公鸡”,至此整个仪式才算结束。
太神祭
山东省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当地传说中有火神,有的说火神就是祝融,有的}兑足回禄,民间一般称之为火德真君。
届时,凡是所从事的行业与火打交道的人家,如烧窑、打铁、卖茶水的,清晨点火之前,都在火神像前烧香跪拜祭祀,祈求火神保佑火头旺盛。中午还要给火神供上水饺,祈求火神保佑财源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