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中秋节 > 中秋节习俗 吃月饼

中秋节习俗 吃月饼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2-12-20 浏览次数:4839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象征幸福团圆的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在中秋节,无论是拜访亲友或是企业福利,月饼总会是其中的主角。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远流长,作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月饼成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也有它的发展过程。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象征幸福团圆的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在中秋节,无论是拜访亲友或是企业福利,月饼总会是其中的主角。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远流长,作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月饼成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也有它的发展过程。

月饼最初,月饼仅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在当时月饼并不是固定的中秋节食品。相传唐太宗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正好于八月十五凯旋归来,长安城内一片欢腾。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唐太宗接过华丽的饼盘,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唐太宗与百官共食圆饼,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渐渐形成。“月饼” 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普通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才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着家人团圃。根据民间传说,月饼成为正式的应节食品,开始于明代。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统浩者奢侈无度,民不聊生,抗元义军风起云涌。义军首领之一的朱元璋欲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共同起兵,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统一行动。八月十五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获得成功。为表示纪念,自此之后,月饼就成了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

明.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以饼之圆象征人之常生。明.沈榜则在其《宛署杂记》中描述了北京的中秋月饼“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饼值数百钱者。”明末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也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的,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免人立捣药于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个成员。

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变得越来越丰富,并成为节日馈赠的礼品。不同地区的月饼,也各有不同的特色,较为著名的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和潮式月饼。就其表皮来说,苏式和潮式为酥皮月饼,苏式油多糖重,松脆香酥;潮式以糖冬瓜为馅,食之松脆滋润。广式和京式则为糖浆面皮月饼。广式重糖轻油,皮薄馅美,不易破碎。京式素油素馅,且多为硬皮。就其饼馅来说,通常有五仁、百果、豆沙、枣泥、莲蓉、蛋黄、冰糖、火腿等,五花八门,品种各式各样。如今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月饼根据清.高拱乾的《台湾府志》记载,月饼还是以前台湾学子用来占卜自己未来功名成就的道具呢!清代以八月十五为秋闱,即乡试第三场考试的日子。所以,月饼也取了一些和科举功名相对应的名字。含状元、榜眼、探花饼各一,会元饼四,进士饼八,举人饼十六,秀才饼三十二。参加占卜的学子轮流以六个骰子掷入碗中,各视其点数之多少,来预测其功名的高低。“博月饼”就是为了取状元夺魁的好彩头。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相关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习俗 吃月饼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