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诗歌,中秋节诗赏析,中秋节诗精选。
《八月十五夜月》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莲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被数秋毫。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唐代大诗人。公元一九六二年,被追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界人民敬仰。
赏析: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在杜甫诗中别是一格。
《和元郎中八月十五夜玩月》
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
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田时直到圆。
作者简介:王建(约766—约832),字仲初,颖川人。官终陕州司马。长于乐府,与张籍齐名,有《王司马集》。
赏析: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诉说了自己玩月的心理。诗中玩月不正面写月,而着眼于玩月的心态,从侧面反衬中秋月的美好。
《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遣巡别,谁能看碧空。
作者简介:姚合(775 —约854),陕州人。历任武功主簿、秘书少监等。诗为晚唐苦吟派之宗主,与贾岛齐名。
赏析:这首五律题为“看月”,却避开中秋圆月,前两联铺写月光,突出光照万里、不同常时;第三联俯仰天地,以“九霄”、“四海”的景色,突出良辰美景;尾联宕开景物,转写情怀,流露出孤独中看满月的旅中惆帐,表述舍婉颇有余韵。
《中秋月》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连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作者简介:张枯(约782 —约852),字承吉,南阳人。以布衣终身,诗纯熟工整,有杜甫遗风。有《张承吉文集》。
赏析:这首五律抒写绝域乡情。诗直以中秋月领起,继之泛写清秋,然后暗点中秋之时,从而引出一片久羁远荒、望月感怀、佳节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