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中秋节 > 中秋节赋文

中秋节赋文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2-12-22 浏览次数:3147

素昊司时,蓐收行政,日道西陆,斗回酉柄。大火下於坤维,虚宿中乎离正。扫赤炜之烦酷,布金行之清静。豆雨饱兮初歇,梧风飒兮渐劲。凉露零而金茎香,灏气浮而玉宇净。燕翩翩以东归兮,雁嘹嘹而南竞。蝉咽声以不鸣兮,鹰奋迅而欲横。南吕之律始中,西兑之治方盛。繄三五之良宵,适平分之秋令。暮烟霁而云容四敛,潦水澄而天光遥映。

中秋节诗歌,中秋节赋文赏析,中秋节赋文精选。

中秋节赋文《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我画舫之清水;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中酬,轮囷嗣布。

作者简介:文天祥(公元1236年—1282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赏析: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样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文中骈偶行文,多使掌故,词情中肯,表意简明,很有特色。同时,我们还可在连篇短文中看到当时文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

《中秋赏月赋》

素昊司时,蓐收行政,日道西陆,斗回酉柄。大火下於坤维,虚宿中乎离正。扫赤炜之烦酷,布金行之清静。豆雨饱兮初歇,梧风飒兮渐劲。凉露零而金茎香,灏气浮而玉宇净。燕翩翩以东归兮,雁嘹嘹而南竞。蝉咽声以不鸣兮,鹰奋迅而欲横。南吕之律始中,西兑之治方盛。繄三五之良宵,适平分之秋令。暮烟霁而云容四敛,潦水澄而天光遥映。

斯时也,阴精阳彩,坎象悬空。西魄巳载,东魄未终。望舒御兮驾冰轮於海东,素娥舞兮调霓裳於曲中。穆穆兮金波有影,团团兮玉斧无功。寒玉臂兮清辉皓皓,湿云鬟兮香雾濛濛。既委照兮珠帘华屋,亦荣光兮甕牖桑蓬。普真明而无私兮羌万里而攸同,人世总清虚之府,皇都一蕋珠之宫。 中秋节赋文

予于是盍朋簪,开宾筵,酌清酤,调朱弦。畅幽怀于廖郭,邀胜赏于婵娟。歌坡翁之“水调”兮喝晁叟之“洞仙”,修欧阳之习事兮赋希逸之佳篇。喜美难之兼具,乐风景之无边。

已而银河斜汉,玉绳低缠。爽籁发於林外,天香散於庭前。借光阴兮易度,爱良夜兮无眠。群嚣既息,众音并传。几处楼台丝管沸兮乐歌舞於芳年,谁家门巷砧杵急兮碎穷愁之万千。慨人间之优乐,感天上之缺圆。徘徊俯仰,不觉为之太息而凄然。

客有语予者曰:“赏心易费,美景难留,可人明月,属此清秋。”今夕之会也。追玉堂之胜事,无天柱之远游。据床笑傲兮若登武昌之楼,咏诗讽诵兮如泛牛渚之舟。骋清淡之亹亹,浩清兴之悠悠。人生有几,不乐何求?子独感慨而惆怅兮殆有类乎?宗玉之穷,戚而悲忧。

予乃喟然叹曰:“子岂知予者哉?”予窃怪,夫少年之偷闲兮宁能为时物而解颜,吁嗟乎,哲人之用心兮固将视一世以为悲欢。月明而无贵贫兮人情见月抑,忻戚之多端。有天涯兮游子,家山万里兮疏问安,今兹之夕兮望白云而倚栏。有远地兮孤臣,杯耿耿兮寸丹,今兹之夕兮念琼楼之高寒。彼闾阎之讥馑兮十室九空,撷草穗以为粮,对明月兮赋鸿雁而自伤。彼边城之将卒兮胡笳羌笛,老征戍於沙场,对明月兮指玉关为故乡。月照兮深闺,有佳人兮愁断肠,边衣兮未寄,盼良人兮天一方。月照兮园扉,有缧囚兮悲夜长,雉罹羅兮未脱,刻木划地兮那可忘。富贵权会兮贫苦优思,今夕之乐者几何人兮?而悲穷悼屈者纷其若兹,伊苦乐之相忘兮抑亦居之所移。蹇予怀之郁郁兮良独有感於斯志,先忧而后乐兮谓希文其吾师。彼风流之庾谢兮徒旷达其奚,为今九重之仁圣兮忧元元之疮痍。恒宵旰以孜孜兮曾暇乎乐汉武影娥池,顾书生之窃禄兮一升合皆民脂。愧无才以上佐天子而下吊苍生兮其何心乎乐明月而娱嬉?子以予为悲秋之骚客兮其不浅之为丈夫也耶。鸣呼噫嘻!

客闻予言,亦悚然若惊,焦而勿宁。遂相与中秋节赋文举杯酬月,稽首乞灵,愿国家隆,唐虞之治,使斯人为尧舜之氓。老安少怀兮各得其所,近悦远来兮咸遂其生。囹圄空兮永期有司之不犯,兵甲洗兮宁复有苗之徂征。家家见月兮有忻然之色,人人对景兮无叹息之声。岂若唐人联句而专长日之乐,殆犹虞氏鼓琴而公懈愠之情。则吾与子非特夸今夕一时之乐事,且将祝皇明万世之太平。

作者简介:章懋(1436 —1521),字德德懋,溪人。累官福建按察司金事。有《枫山集》。

赏析:这篇赋文分为四段,第一段以古代阴阳家的观点描述了秋天的到来,除反映了古代人对秋季的认识之外,其中描写秋天节候和物候之处略有生气;第二段描写中秋之夜,这一段借古代有关月亮的传说逭染了中秋月色,美丽的月色与美丽的传说融合在一起,无疑增加了中秋月夜感人的魅力。第三段抒写作者在中秋宴会上赏月之中的情感变化,效古之风雅,诗酒成趣,虽有良多乐趣,但乐极而悲来,想到月有圆缺,人有贫富,同在中秋面悲欢不同,又不禁叹息。第四段承第三段来写,以客之言语,劝作者乐而忘忧,以不负良辰美景,随之以主之对答,申诉了太息的缘由,反映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最后以主与客共祝天下太平结束。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匿名用户

喜欢

2013-07-08 16:49:33
总计 1 个记录   第 1 页/共 1 页

相关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赋文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