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日大全 > 传统节日 > 重阳节 > 重阳节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

来源:礼尚网来作者:礼尚网来发表时间:2012-10-13 浏览次数:2834

重阳我们熟知的习俗有登高与赏菊,重阳节插茱萸也是流传已久的一民间活动。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你知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我们熟知的习俗有登高与赏菊,重阳节插茱萸也是流传已久的一民间活动。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你知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简介

茱萸,见之史料甚早。史料及医学著述中,有菠、搬、枣皮、药枣、蜀枣、蜀酸枣、魁实、石枣、鼠矢、鸡足、汤主、山英肉、英肉、肉枣等名称。多指果实、果核而言。木本茱英有山茱黄、吴茱英之别,还有草茱英,为草本植物。《花镜》中这样描写茱英:“随处皆生,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色青紫。茎间有刺,三月开红紫细花。其实结于枝梢,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味辛辣如椒。井侧河边,宜种此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花镜》中描写的茱英是吴茱黄,介绍了茱英的花与果实,谈到了茱英的药用价值。

为什么要插茱萸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采摘茱英插于头上,或制成茱英囊佩挂身上。是因为人们认为茱萸具有驱除心下邪气和杀虫之药用功效。《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尚此日折茱英房以插头,言辟恶气御初寒。”《地理志》记载:“九月九日为丝茱英囊盛之。”我国许多古籍还记有重阳节佩带或头插茱英以消除灾厄的各种故事。

古代重阳节的佩插茱英,是因为茱英自身有三种特性:一是鲜艳的黄颜色,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二是香味浓烈,给人嗅觉的舒适感;三是茱英的药物作用。就药物作用来说,茱英可以说是浑身是宝,除花、果外,叶也能治病。

关于茱萸的诗词

菊酒携山客,英囊系牧童。——张说《九日进茱英山诗五首》之三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英作佩囊。—— 李顽 《杂兴》

茱英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李白《九日得新字》

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司空曙《九日送人》

零落茱英佩,淹留桂树丛。——刘敞《九日对酒二首》之二

谁同凿落杯中酒,独系茱英肘后囊。—— 司马光《九日怀聂之美》

气与民和自无诊,岂须从俗佩茱英。—— 韩琦《重阳甲子雨雾》

茱英插发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王昌龄《九日登高》

九日茱英熟,插鬓伤早白。——  李白《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

插鬓茱英兴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 戴叔伦 《登高回乘月寻僧》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英。—— 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英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遥知九日平山会,笑插茱英满鬓红。——周必大《送邓曹根移帅扬州》

西风拂面饮微酣,小摘茱英手自替。——王炎《和陆簿九日二首》之一

残鬓新霜白,衰颜落叶枯,明年何足问,且复插茱英。——陆游《乙卯重九》

检点搏前谁见在?忆平生共插茱英底。——刘克庄《贺新郎•九日与二弟二客郊行》

头上茱英颠倒替,身在河南,心在江南。——陈德武 《一剪梅•九日》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相关文章

关键词: 重阳节插茱萸

最新发表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