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
四川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有个传统的妇女节.当地纳西话称为“米华登恪”。“米华”为妇女的意思,“登格”为节日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妇女节。由于在节日里妇女都要织麻线,所以通称织麻线。
妇女节一般是在秋收以后举行,最迟不晚于次年2月。由已婚未育或者生育小孩多病的妇女发起,他们的家庭、亲友和也积极支持,为其作好物资准备。其中主持人要拿出一二百斤粮食,请女友帮忙酿制“索里玛”酒。方法很简单,先把麦子或玉米蒸熟,然后倒在竹簸箕内晾一会儿,再拌入酒药,接着把煮熟的粮食装入陶罐或陶瓮内,盖上盖,并且用牛粪封死,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发酵了。为了赶时间,多将陶罐和陶瓮放在火塘旁边,这样温度高,能缩短酿制过程。一般要酿10罐酒。饮用时,将酒罐打开,冲进水并插进几根竹管,供人们饮酒使用。
节日的地点是村内,但不是一处。因为妇女节与其说是绩麻线、饮酒,实际是谈情说爱.而这一点,就决定了同血缘的男女不能在一处过妇女节,加上俄亚村大人多,因而要异地活动,具体有三个地点:一处是俄亚石包北侧的十字路口,这是村内最大的广场;二是村西河北岸的沙滩上;三是在村北泉水附近。
发起人是节日的主人,也是现场的总指挥,称“高倒黑”。其他姑娘则当助手,作招待工作,称“阿悔”。节日期间,每天晚上在三个会场各升起一堆或若干堆篝火,主持人则动员小伙子们把酒倒到会场上去。节日中的主人——妇女们人人都巧装打扮,姑娘们要三五成群地去请长辈和小伙子们来喝酒。参加节日活动的人不限于青年人,也有老人和少年。每个会场都有数以十计或百计的人,还包括外村、外地的客人。姑娘们皆以主人自居,对来客纷纷礼让,殷勤敬酒。客人们也讲究礼仪。老人多带一束麻、一束线,男人们均怀藏一些银钱,带几尺布,小伙子们还要带一些木柴,为篝火提供较充分的燃料。
会场是有一定安排的,即以篝火为中心,男女分坐于两侧,长者在右则,年轻者在左侧,中间的篝火既是夜间照明之场所,又是取暖、烧茶的场所。由于参加的人很多,青年女子都成了主人,都来招待客人。敬酒之后,姑娘多坐下来绩麻线,小伙子则吹笛子,或男女对歌。歌词内容有情歌、婚歌和历史故事歌。
当地妇女节的时间较长,基本上与农闲季节相吻合,即从头年12月开始,一直到第二年3月初春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