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读书日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赠送给丈夫或男朋友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支玫瑰花。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还与许多著名文学家的出生日有关。4月23日是大文豪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同时还是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
据我国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2012年我国国民(18—70周岁,下同)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国民报纸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的63.1%下降了4.9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5.2%,比2011年的41.3%上升了3.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另外,纸质图书的阅读率连续7年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
纸质图书与电子书的阅读情况:
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相比,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
电子书的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的1.42本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0.1%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11年的41.8%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不断通过书本的知识,充实我们每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