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么意思?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夏预示着夏天的开始。据记载,古代君王常常会在夏季刚刚开始的那天,到京城之外的地方迎接夏天的到来,这一天就是立夏。
每年公历5月6日左右是农历力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故常在立夏日称体重,据说在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主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对立夏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树木林间、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