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头一个节气。立是见,春是蠢动,是植物开始有生气的意思。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是立春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这就是说,它表示冬天即将结束,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万物苏醒,大地回春。我国人民习惯地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实际上,“立春”并没有带来暖洋洋的春天,在北方有时还会出现冰天雪地的天气。
立春过后,隆严冬的景象由南往北渐渐消退,春色悄悄来临。在江南日趋风和日暖,春意盎然。各地气温开始回升,农谚说:“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但雨雪量不大,通常3—8毫米,还常常出现大风和风沙天气。在东北地区仍白雪皑皑,千里冰封。因此,当地农谚有“打春后莫欢喜,还有40天的冷天气”的说法。
如吉林省节春期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零下13.7—12.4度,降雪量15毫米增至21毫米,毫无春意。所以,还需要40天后,才能春到东北。在我国北方仍旧要注意防寒保暖。
怎样才算是春天?对于季节的划分,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候平均温度”在lO—22℃之问,才算是真正的春天到了。就华北地区来说,真正的春天,是在雨水、惊蛰节气以后,才九雁归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此时,华北农谚有“一年生产早定盘,立春备耕最当先”的说法。
立春后,我国各地区的农业活动都开始活跃,这是一年农业的开始节日。
东北地区:农民开始顶凌耙地,各地表土先后开始化冻,农民会及时耙压保墒。送粪积肥,牲畜防疫,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
华北地区:这时农民已经开始积极做好春耕准备。土壤解冻,抓紧耙麦,松土保墒,提高地温。及时检查薯窖、菜窖。积送肥,修置农具,兴修水利。
西北地区:春小麦开始整地施肥,冬小麦要预防禽畜为害。
西南地区:农民抓紧耕翻早稻秧田和扳田、板土。做好选种和晒种工作,马铃薯播种,夏收作物田间管理,及时薅追。
华中地区:农民抓紧准备,迎接春耕。淮北麦地要顶凌耙,地面解冻后,横耙一次保墒防旱。淮南和沿江地区麦田要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防治越冬蚜虫。检查薯窖,剪除茶园枯枝病叶,防止冻害。加强牲畜饲养管理。开始春季造林,松杉等树播种育苗。
华南地区:冬闲田准备灌水耙沤,冬薯培土追肥,早玉米播种,冬麦防治粘虫,种植春蔗,春植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