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赏析: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当时杜甫寓居于成都草堂。诗歌描写了春夜雨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此时愉悦的心情。本诗是杜甫的名作。
春天万物复苏,许多新生事物需要雨水的滋润来促进生长。诗歌开篇写春雨好像人一样通晓“时节”,在需要它的时候及时而至,催发了万物的生机。这里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感情色彩。因而,诗人用一个“好”字来赞美春雨的及时,诗人喜悦的心情也由此体现出来。
第二句写的是春雨“润物”的过程。“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既说明春雨随风而来,又表明它之所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悄无声息地来,只在“润物”,不在讨“好”。这两句沿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润物的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春雨的“好”。对于诗人而言,这么及时、这么好的春雨下得越久越好,但又不知何时会突然停止,所以欢喜之中还带着一点担忧。再看此时的门外,四方的郊野黑云密布,只有渔火还在汀中闪烁着光亮。这句对夜景的描写写出了夜的黑,雨的密。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雨后情景的想象。一夜的“好雨”过后,万物都因春雨的滋润而蓬勃生长,再去看那带雨开放的红花,娇艳无比,早已开满了锦官城,到处都是一片春色。春雨带给诗人的喜悦之情,在想象巾得到生动的释放。
全诗围绕“喜”字来写,寓情于景,在细腻、传神的景物描写中,情感得到了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