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
一、琉璃文化
史记载: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此时,虽已历经夏、商、周三朝,但身为大禹的传人,年轻的越王勾践意气风发,发誓要重振祖业,做天下霸主,于是决定铸造一柄王者之剑铭志。督造的重任落在了重臣范蠡肩上。 王者之剑历经三年烧制才得以铸成,传说这就是今天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二千四百余年仍锋利无比。王剑出世之日,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绿色神奇粉状物体,与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有金属之音。
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 范蠡将这种物品随铸好的王者之剑一起进献给越王,并将此物称为“剑道”。越王收下了王者之剑,却将“剑道”原物赐还 ,还以他的名字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
这一年,机缘际会让范蠡遇到了同样年轻的天下第一美女--西施 。从见到西施的那一刻起,范蠡就为她沉鱼落雁的美貌的折服,惊为天人。
两情相悦之时,他曾想亲手送一件定情之物,但思来想去,始终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相配。
范蠡遍访能工巧匠,要将那件以自已命名的“蠡”,精心打造成一件举世无双的首饰,打造成以心相许的定情之物送给西施。数月后,他终于如愿以偿。相传这件首饰就是世界最早的琉璃配饰。
也是在这一年,越王亲率举国之师征讨吴国,兵败。越王和范蠡的三千人马困守会稽山上,后范蠡用计,说服了吴王和谈 。
吴王提出的和谈条件就是必须让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前往吴国和亲 。
会稽山,越国的中军帐内,勾践从王座上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已有些失魂落魄的范蠡跟前。越王抬手摘下了腰间那柄范蠡亲手为他铸造的王者之剑,躬下身来,双手托剑:"先生,拿上此剑,带着西施回楚国去吧!"。 范蠡当然想走,就是洒尽一腔热血,他也愿带着西施远走天涯。
此时,王剑在手,离开会稽山自是不难,但身后越国的百姓们呢?更何况山下还有十万虎视眈眈的吴国大军。闻讯赶来的西施伤痛欲绝,她强打精神,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范蠡跟前,轻轻地摘下了挂在胸口处、她视为自已生命一样爱惜的"蠡",捧在掌心,禁不住泪如泉涌。
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那一刻,天地日月为之所动,从此,晶莹剔透的"蠡"就有了生命,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间流动,感悟到她那淡淡的呼吸,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西施走了,留下了"流蠡",留下了一段痛苦而美丽的记忆…
在范蠡的建议下,勾践卧薪尝胆,历时二十二年,终于灭吴。此时,距离西施入吴整整二十二年。范蠡感怀物是人非,更因看透了世事红尘,所以挂帆远去。后范蠡弃政从商,化名陶朱公,成为天下第一富豪。琉璃也因这段千古绝唱而名满天下,逐渐成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
琉璃距今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
到了今天,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琉璃更是大放异彩!
二、博之源琉璃
博之源认为,琉璃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不是单纯的光影构造的意识,而是悠远底蕴的舒放氤氲。
我们以朝拜的虔诚对待我们创造的每一件作品。与其说古法琉璃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
三、琉璃工艺
1、 创意设计:将创作理念绘制成平面设计稿。
2、 手版雕刻:用油泥把设计图稿雕成手版。所有的功夫都在于一刀一笔的专注;完美的比例,优美的线条与细致的纹饰。
3、 制矽胶磨:在手版表面,一层一层地涂上矽胶,制成矽胶模,并以石膏固定外形。往往在脱下矽胶模后产品的细部文饰已经损坏,手版只能报废。
4、 制树脂模:用矽胶模浇注树脂模型,翻制成赖用模,由于高温灌制蜡模时,矽胶模容易老化变形,所以需要用树脂模再翻制成新的矽胶模。
5、 灌制蜡模:将几种专用的石蜡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化,调制蜡浆。在矽胶模内灌入蜡浆,等蜡浆自然冷却后拆开矽胶模,取出蜡模。
6、 修整蜡模:蜡模冷却时容易收缩变形,并且拆模时蜡模上遗留着模线的痕迹,必须用专门工具细心地修整。
7、 制石膏模:用特殊比例的耐火石膏浆,刷在蜡模外,制成含蜡石膏模。
8、 高温脱蜡:把包含蜡模的石膏模放进脱蜡蒸笼里用蒸汽加温脱蜡,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9、 原料配置:把清洗干净的琉璃原料,根据设计效果图的颜色、位置、大小、原料形成溶液后的流向,要求准确的将琉璃原料分布放置在石膏模内。
10、装窑烧制:清模去尘后,将配置好琉璃料的石膏模放进窑内慢慢加热到850摄氏度左右,融化的琉璃料浆液流入石膏模内慢慢成型。
11、出窑拆模:产品烧制完成即可出窑,出窑后要小心翼翼的将石膏模一点点的拆除,最后拆除琉璃产品的粗坯。
12、切割余料:琉璃粗胚注浆口部分的多余琉璃,需要非常小心地断面切割,去除。同时因切割面相对粗糙不平,要先后用不同粗细的研磨砂进行磨平。
13、粗磨细磨:对于作品细部的文饰、线条,必须用专门工具和熟练工匠进行精打细磨,才能使产品达到完美的效果。
14、细秀打磨:对作品的最细部进行修整,剔除每个细节的瑕疵。
15、平抛局抛:使用转动的布轮对修整好的产品不断重复地研磨及抛光,这样才能把琉璃产品的光泽透投射出来,表现出琉璃的独特质感与光彩。
16、成品包装:质监部门对所有完成的工序的作品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测,确保每件作品完美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