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呵呵……
无论是赠送别人礼物还是接受对方的礼物都有有许多讲究的礼节,其礼节要求主要在于赠送礼物或接受礼物的方法及赠受礼物时的语言表达细节。
礼物赠送的礼节
馈赠的方式有亲自赠送和请人代送两种,亲自赠送的方式更显得对方的重视,也是最好的形式。赠送礼物一般宜在宾主双方见面时或分手道别时。即使在随便的送礼场合,至少也要让对方知道这是送给他的礼物,不可默默地放在一边。若是两对夫妻会面,则赠礼最好在两个女士之间进行。
赠受递接礼物的礼仪,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和外国也不完全相同。在中国,在当面赠送礼物时,送礼者应起身,用双手捧进,双目注视对方,边送边说上几句与送礼目的相吻合的客套话,如“祝您生日快乐!”“祝二位百年好合!”“祝早日康复!”“感谢您帮了我的忙!”等;还可用得体的寒喧语来表达送礼者的心思,使受礼者受之心安,如“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当受礼者对你表示感谢时,不宣说“不用谢”之类的谦虚语,应投以微笑。
礼物接受的礼节
受礼者在接受礼物之前,应表示谦让,在对方诚意相赠,盛情难却时,可用双手接受并诚恳地感谢对方。在接受礼物时,眼睛也应注视对方,但不应盯着礼物,应说一些客气和感谢的话,“您太客气了!”“让您破费,真不好意思!”或是简单地说声“谢谢!”而不能以自己是否需要去作不恰当地寒暄,如“这东西我家多得很,你还去破费!”“我不需要,你送来岂不是浪费?”如果是正式的赠礼场合,接受礼物后应与送礼者握手,一般是将礼物用左手托着,右手去握。若接受的是大型礼物,可放下后再握。接受礼单时亦应按上述做法去做。
按中国的传统礼俗,接受礼物后一般是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拆开的,一则表示自己重视的是友情而不在于礼物的轻重,一则是为了尊重对方,以免对方因礼轻而感到难堪。
但西方赠受礼物的习惯不同,送礼时多附上卡片,表示祝福的心愿。收到礼物时,先读卡片,并将礼物当场打开,并比较具体地赞美一番。在现代,此种西方的受礼习俗已被我国许多人所接受,并在受礼时仿效。但应注意的是:拆开礼物一定要注意包装的完整,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意撕开,如果礼品上扎有彩带,解下后不能随意乱放;在接受结婚贺礼时,不应当场打开;若收到请人代送或邮寄的礼物,应及时回复,以电话或写亲笔信表示感谢。
接受礼物应把握的分寸
在礼物赠受问题上,我国一向提倡“赠之有度、受之有节”,因此,我们在受礼时必须要把握好收与不收、退与不退的分寸。
(1)一般来说,小件礼物,或只是代表对方心意的,不含任何功利成分的礼品,感谢后应欣然收下;对贵重的对方破费的、较大的礼物,应婉言谢绝。
(2)对有目的送来的礼物,应本着“朋友论情,办事论理”的原则,对力所不能及的事应说明情况,婉拒礼物;对于拉关系走后门为目的的礼物应坚决回绝。
(3)对于至亲挚友在重大喜庆期间的正常礼尚往来,或偶遇病灾时的馈赠,在不影响对方经济承受力的情况下,应热情接受部分或大部分礼物,但要注意不要因此而伤害对方的感情。
(4)对于公务往来的礼品应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于退还的礼品应附上专门致谢的信函,并说明拒收礼物是本人决定还是按有关规定,语言要婉转友善,给赠送者留下回旋的余地;对于打算退还的礼物,应及时退还,以不超过24小时为宜。